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揭示铜藻在特定年份大规模出现的原因
发布日期:2025-08-01  来源: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打印

   近日,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KIOST)研究团队揭示了2015年后的某些年份韩国西南海域大规模出现铜藻(Sargassum horneri)的原因。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2025年6月刊的《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上,论文题目为《Origins and pathways of the floating Sargassum in the Yellow and East China Seas》。


   铜藻大量出现,不仅会破坏海岸生态系统,还会对养殖业、渔业、旅游业等造成危害,被称为“海洋的不速之客”。根据韩国海洋环境信息网站“年度及地区铜藻清理量统计”结果,平常年份的铜藻清理量约为300吨至6000吨,但在灾害严重的2015年和2021年,韩国西南海域的铜藻清理量达到了约1.6万吨。


   对此,KIOST海洋循环气候研究部的徐成奉(音译)博士研究团队为查明铜藻在特定年份大规模出现的原因,综合利用了千里眼海洋观测卫星1号(GOCI)和2B号(GOCI-II)的观测数据,以及KIOST自主研发的粒子追踪模型,对铜藻的迁移路径等进行了系统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2015年后的某些年份韩国海域大规模出现的铜藻主要来源于黄海北部海域。过去该海域因水温较低不适宜铜藻生存,但受全球变暖影响水温升高后,形成了有利于铜藻生长的环境。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期间,该海域脱落的铜藻会随海流和西北季风漂流,经东海中部最终抵达韩国沿岸海域。


   相关基础数据和研究成果将为建立铜藻大量出现的科学预警预报体系及制定快速应对方案提供关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