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与海洋产业园区建设方案

发布时间: 2019-09-18     来源: 山东社科院环黄海发展研究中心 朴文进

作者:朴文进
山东社科院环黄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邮箱:mjpark5188@naver.com
 
 
一、青岛市海洋发展环境
 
(一)海洋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起,山东积极开发“海上山东”工程。2010年,山东成为全国第一批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2011年,“蓝色经济区”开发计划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青岛市海洋产业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着持续的高速发展。
 
    2018年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为3327亿元,同比增长15.6%,占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的21%,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4%,占青岛市GDP的27.7%,其中,海洋生物与医药产业总值占全国的13%以上。
 
(二)海洋科技基础设施雄厚
 
    目前,青岛市共有省级以上涉海单位(包括研究所、大学等)50多个,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100余个,约占全国总数的30%,海洋科技人才数占全国的40%,其中高级研究人员更是占到整体的70%(包括科学院院士20余人),国家重大海洋项目数量超过整体的40%。
 
(三)海洋资源丰富
 
    作为海洋资源最丰富的的城市之一,青岛的海岸线长达817km,占山东的24%。海域面积达1.22万km²,拥有69个岛屿。2018年,青岛港口物流量超过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为1932万TEU,在中国排名第5位,全球排名第8位。
 
二、青岛市主要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一)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开展现状
 
    自2011年提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规划”以来,青岛市依托丰富的海洋科技资源优势,先后推进“蓝谷发展规划”、“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海洋PLUS+”等规划。
 
    尤其是2018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随后2018年5月山东省印发《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18年7月青岛发布《青岛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名城行动方案》,提出未来4年间青岛市的海洋经济发展蓝图,即加快发展10大海洋产业、提升4大领域发展水平、改革5大支撑保障工程,又名“1045”行动。2019年,青岛市出台《“海洋攻势”作战方案》,明确了具体的开展内容。
 
(二)《青岛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名城行动方案》具体内容
 
1. 基本理念与发展目标
 
    方案确立了“生态优先、创新发展、开放引领、产业主导、陆海统合”的基本理念,目的在于建设国际先进的海洋创新中心、海洋发展中心、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海洋对外开放先行区。
 
    争取到2022年,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实现海洋经济年平均增长10%,占GDP比重达到32%等。
 
<《青岛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名城行动方案》的发展目标与具体政策目标>
类别
主要内容
基本理念
ㅇ生态优先、创新发展、开放引领、产业主导、陆海统合
发展目标
ㅇ国际先进的海洋创新中心与海洋发展中心
ㅇ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ㅇ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ㅇ海洋对外开放先行区
具体政策
目标(2022)
经济指标
ㅇ海洋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
ㅇ海洋经济年平均增长10%
ㅇ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32%
出处:综合网络媒体报道
 
2. “10”大产业发展行动与“4”大领域提升行动
 
    为实现上述政策目标,方案提出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海洋船舶与设备制造业、发展涉海产品与材料制造业、发展海洋工程建筑及涉海建安业、发展滨海旅游业、发展海洋渔业与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海洋化工业、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业、发展现代涉海服务业等“10”大产业发展行动,以及海洋科技创新提升行动、海洋特色文化提升行动、海洋生态文明提升行动、海洋对外开发提升行动等“4”大领域提升行动。
 
3. “5”大支撑保障工程
 
    为实现上述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构建海洋新动能培育工程、项目园区企业建设工程、重点区域率先突破工程、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工程、涉海“放管服”综合改革工程等“5”大支撑保障工程。
 
三、海洋产业园区建设方案
 
(一)建设“一谷两区”
 
    2012年,青岛市政府划定“一谷两区”,开始积极建设蓝色经济带,“一谷两区”开始成为大部分海洋开发规划中的重点投资地区。其中“一谷”是指蓝色硅谷,“两区”是指西海岸经济新区和红岛经济区。依靠巨大的投资基础,“一谷两区”有了新的经济成长动力,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到青岛生产总值的40%。
 
<青岛市海洋产业园区(一谷两区)建设现状>
类别
蓝谷
西海岸新区
红岛高新区
开发年份
2012年
2014年
2002年
开发面积
443㎢
(其中海域面积为225㎢)
陆地 2127㎢
海域 5000㎢
328㎢
目标
ㅇ国际海洋科技研发中心
ㅇ海洋成果孵化与交易中心
ㅇ海洋新产业培育中心
ㅇ蓝色教育文化与人才中心
ㅇ海洋观光与健康疗养中心
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区
ㅇ深海开发保障基地
ㅇ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ㅇ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行区
ㅇ陆海综合发展示范区
ㅇ科技人文生态城市
ㅇ创新创业区
ㅇ蓝色高科产业示范区
ㅇ海洋特色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发展产业
ㅇ海洋科技教育服务
ㅇ海洋生物医药
ㅇ海洋设备、海洋生物医药
ㅇ海洋运输、造船、海水利用
ㅇ海洋化工、水产、海洋观光
ㅇ海洋科技教育服务、海洋金融
ㅇ海洋设备
ㅇ海洋生物医药
ㅇ海洋观光
海洋经济现状
ㅇ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为16.5亿元,同比增长18%,占地区GDP的19.2%
ㅇ2018年底共有海洋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创新平台52个(其中国家级12个、省级22个、市级18个);山东大学、天津大学等22所高等学校在蓝谷设立分校或研究院
ㅇ2018年专利申请量为126件(其中注册84件);2018年底累计专利申请量为675件(其中注册329件)
ㅇ2018年技术交易总量计113件,价值1.75亿元(其中海洋技术交易值为1.06亿元,占总量的67.5%);2018年底累计技术交易总量为179件,价值3.58亿元(其中海洋技术交易值为2.49亿元,占总量的69.6%)
ㅇ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为1182亿元,同比增长16%,占地区GDP的33.6%,其中海洋化工、海洋观光、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新产业产值分别为890亿元、268亿元、217亿元、38亿元,同比增长26.1%、22.3%、19%、9.1%。
ㅇ2018年底共有各种研究机构120余个、专业人员33万人、中国石油大学等9所院校。
ㅇ2018年海洋总产值约为33亿元
ㅇ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海洋类产品销售规模达26亿元
ㅇ海洋装备产业园区海洋类产品销售规模达16.9亿元
ㅇ中国海洋大学在此开发生物产业园区,打造海洋生物产品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平台
出处:作者整理
 
(二)未来投资计划
 
    根据2019年6月发布的《“海洋攻势”作战方案》,青岛市未来四年(2019~2022年)计划投资5000亿元开展200个重点项目。另外,“一谷两区”发展目标为海洋经济每年平均增长20%。
 
四、启示
 
    青岛与韩国一衣带水,经济往来密切。积极关注青岛海洋经济发展与产业园区建设将为韩国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合作提供新的机会。
 
    在《青岛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名城行动方案》提出的“10”大产业发展行动中,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发展海洋新产业等内容成为焦点,中国在这些方面的政策动向值得关注。举例来说,蓝谷重点开展海洋科技创新、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发展海洋新产业等工作,而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于2017年底迁至釜山,为将釜山影岛区东三洞海洋产业园区打造成世界级海洋水产研发枢纽打下了基础。这为中韩双方开展密切合作提供了机会。另外,以青岛港为中心的港口资源整合与结构调整将对环黄海港口吞吐量产生影响,韩国有必要对此密切关注。韩半岛新经济地图构想中提出建设环黄海经济带,积极发展尖端产业与物流产业,两地在具体的政策制订与实施方面需要探索共同的合作方案。
 
 
中韩海洋科学共同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 青岛市崂山区仙霞岭路6号    电话: +86-532-8896-4987    传真: +86-532-8896-4779    邮箱: newsletter@ckjorc.org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364号

  

鲁ICP备1200145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