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中日韩海底隧道的经济效益并不显著

发布时间: 2011-01-14     来源: 朝鲜日报

 

据韩国初步调查显示,修建中国和韩国、韩国和日本的海底隧道经济效益并不显著。这样一来,有关建造中韩、韩日海底隧道的可行性将变成一个长期讨论的焦点。

 

但专家们指出:“就目前来说,经济效益不显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今后中日韩之间的交流将会变得日益密切,因此,有必要从长远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韩国国土海洋部近日表示,此前他们委托交通研究院进行了有关技术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初步调查,但却得出了“经济效益不显著”的结论。工程预计耗资约100万亿韩元,施工时间长达10年以上,费效比(投入费用和产出效益的比值)都在0.5以下。

 

交通研究院去年对连接中国威海和韩国仁川的中韩海底隧道以及连接釜山、对马岛、福冈的韩日海底隧道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以建造威海至仁川的海底隧道为例,需要123万亿韩元(京畿开发研究院的调查结果),建造日韩海底隧道需要92万亿韩元(釜山发展研究院的调查结果),都是超大型建设项目,因此政府可能暂时不会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参与提议修建中韩海底隧道的京畿开发研究院副院长Jo Eung-rae指出:“出现经济效益不显著这个结果是很正常的,但中韩两国在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后,交流会日益频繁,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有必要从现在开始逐步讨论这些问题。”他还指出:“以欧洲隧道为例,从构想到修建历时200年,仅地质调查就花费了30多年的时间。中韩海底隧道也是如此,即使两国达成一致决定修建海底隧道,也需要5年的时间进行事前准备,修建工程也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是一个长期的建设项目。”

 

釜山发展研究院广域基础研究室室长Choe Chi-guk就修建韩日海底隧道表示:“从目前韩日间的需求来看,并未达到能抵消隧道建设费用的水平。但我们不要只顾眼前,应该从长远考虑。”交通研究院等机构于2003年曾对韩日隧道的可行性进行了调查,当时得出了“不妥当”的结论。

 

专家认为,由于存在许多的技术问题,再加上需要中日韩三国做出政治、外交上的决断,所以很难在短期内推进这个项目。但随着舆论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开发,这个问题随时有可能再次被提到桌面上来讨论。一位交通专家指出:“欧洲隧道等国际交通线路的开发并不单纯是由经济效益决定的。”

 

以连接全罗南道木浦和济州岛的海底隧道为例,交通研究院等机构从去年5月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预计将于今年8月得出结论。济州至木浦海底隧道的构想是,耗资14.6万亿韩元,在木浦和海南之间用地上铁路(66公里)连接,海南和甫吉岛之间用桥梁(28公里)连接,甫吉岛和济州之间用海底隧道(73公里)连接。

 

中韩海洋科学共同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 青岛市崂山区仙霞岭路6号    电话: +86-532-8896-4987    传真: +86-532-8896-4779    邮箱: newsletter@ckjorc.org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364号

  

鲁ICP备1200145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