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极地研究所揭示北冰洋物质迁移路径变化原因
发布日期:2025-09-17  来源:www.kopri.re.kr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打印

据悉,韩国极地研究所研究团队发现,受气候变化影响,北冰洋东西伯利亚海的陆地源物质流入量大幅增加。该现象源于从西伯利亚流入北冰洋的河水、有机物及泥沙等陆地源物质,较以往向东迁移了更远距离。分析表明,气候变化导致北冰洋洋流变化是其主要原因。

 

韩国极地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使用“ARAON号”破冰科考船在北极观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2022年西伯利亚河水及陆地源物质较2019年向东扩散了500-600公里,抵达东西伯利亚海,致使该海域观测到的河水与陆地源物质总量分别增加了37%和29%。

 

研究团队指出,该变化的原因为“波弗特环流”减弱。该环流是在波弗特海顺时针循环的洋流,通常能抑制西伯利亚河水向东扩散。但2022年北冰洋东西伯利亚海域发展的强低压削弱了波弗特环流的强度,导致北冰洋表层洋流向东移动,河水与陆地源物质随之扩散至东西伯利亚海。

 

研究团队强调,该现象并非偶发事件。随着气候变化导致海冰减少及大气循环模式加速改变,北冰洋内物质迁移路径可能会发生结构性转变。

 

东西伯利亚海是经太平洋进入西北航道时首先面临的海域。若流入有机物持续增加,不仅会改变海洋生态系统,还可能会影响航运。有机物吸收阳光会升高表层水温,改变海冰形成时间,进而左右北极航道开通时间与航行条件。

 

本研究是韩国海洋水产部研发项目“北冰洋变暖-生态系统变化监测与未来展望研究”的组成部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5-07732-w)